粤语体育解说的研究价值
李飞
粤语体育解说是指在体育比赛期间,用粤语方言对现场比赛情况进行解说的播音活动。通过解说员对比赛规则和现场情况的实时分析,结合简单的现场画面和声音播报,让观众对体育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普通话体育解说相比,以粤语方言为主的解说更加生动活泼。
粤语体育评论起源于香港,从最早的广播形式发展到电视赛事直播、节目报道等。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广州电视台竞赛频道、乐视体育等众多新媒体也逐渐加入粤语体育评论的行列。业内将粤语评论员分为港派和粤派,港派以丁伟杰、黄兴贵、何晖、姜忠德为代表,此外还有陈锡荣、李元奎、苏东等; 广东派包括罗荣满、李伟建、谢良、陈伟聪、詹俊、陈宁、陈曦、罗海文等。目前,粤语体育评论的研究已有柯佳、陆娜、王晓东的《融合媒体背景下粤语体育传媒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和刘双双的硕士论文《粤语体育评论现状与对策研究》进行了初步尝试,而基于粤语体育评论口语语料的语言文化研究将开辟方言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选取重点谈一谈笔者拙见,以求教于专家。
1.粤语体育评论口语语料库的构建与研究
目前对粤语方言的研究多集中在语音、语法、粤语与普通话对比等静态的语言层面,对粤语方言的动态口语研究还有很大空间。
口语语料库是指由音频、视频等素材构建的多媒体语料库。狭义的口语语料库可以定义为自然口语语料库,即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言语活动构成的话语语料库。口语语料库是当前语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工具,基于口语语料库可以进行语音分析、韵律研究、句法结构探索、话语交际分析等研究。
国内外对自然话语的研究成果颇多。“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代表的语言数据联盟已发布了许多不同规模的语料库,其中就包括我国普通话和粤语语音语料库”(范君君2013)。与此同时,以陆景光为代表的香港大学也牵头创建了“香港粤语口语语料库”,陆先生还基于该语料库对香港粤语词汇和话语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香港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相继建立了粤语语料库、香港成人粤语语料库、香港儿童粤语语料库,为粤语口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基于粤语体育评论口语语料的分析,可以在话语和言语交际层面研究语言结构现象。传统汉语方言研究大多以定制的单个单词、词汇和语法实例作为分析样本。粤语体育评论是一个活生生的语言样本,通过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单词发音、词汇和语法实例所无法发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方言的结构和变化。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单词音系、词结构和音变、简单的语法实例的方言研究,基于粤语体育评论口语语料的分析研究是一种进步。它不仅可以探索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乐视体育足球直播,发现语言演变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引入科学的量化方法,研究语言特征出现的频率和作用,发现内省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从而拓宽语言研究的领域。 可以说,任何角度对粤语体育评论的研究,只要有口语语料的支持都将是非常有效的。
2. 粤语体育解说语言研究
1. 粤语体育解说语音水平研究
粤语方言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塞音尾-p、-t、-k和鼻音尾-m、-n、-ng,而普通话则完全没有塞音尾,仅有的鼻音尾为-n和-ng。因此,粤语在翻译外籍球员的名字时,更为合理,如:普通话译为“贝克汉姆”,而粤语译为“碧仙[pɐkham]”。“碧仙”的粤语拼音中的入音尾-k和阳音尾-m,其实是掩盖了省略的“克”和“穆”。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经香港传入,类似的专有名词还有很多,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此外,由于粤语体育解说属于即兴解说,其在语调等节奏成分上特点突出。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在即将进球的紧张时刻,语调和语速会与普通语言有明显的不同。这里,我们也可以在石峰教授的“语调模式”的基础上,对音调进行量化研究,探讨音调对语调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从语音层面分析语调或其他节奏成分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2. 粤语体育评论中的外来词研究
粤语其实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方言,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的原因,粤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外来词的使用逐渐成为粤语方言的特色之一。粤语体育解说词中有很多外来词值得研究,例如:十二码(点球)。“码”其实是一个长度单位,主要在英国及其殖民地国家使用。香港历史上曾被英国统治,足球比赛就是通过香港进入中国的。再加上粤语体育解说词起源于香港,所以足球粤语体育解说词一直保留着“码”这个说法。在这里,在长度单位中,1码等于三英尺,也就是0.914米,12码等于10.9728米。足球比赛中,点球点距离球门11米,所以点球点和点球位置都叫“十二码”。
此外,粤语解说词中还经常混用英文单词,或者直接音译。例如,粤语解说词中最常见的词是“波”。在粤语中,“波”是“球”的意思,来自英文单词ball,粤语读音为“波”。再如粤语解说词中的“跶Q”,意为“未能按原定方向前进”,来自table ,其中Q是英文单词cue的音译,即“球杆”。通过考察这些解说词,我们可以研究粤语吸收外来词的历史原因、所遵循的语用原则及其具体的语用意义。
3. 粤语体育评论中动作词的研究
体育比赛涉及的动作很多,加之很多粤语解说员都是退役专业运动员,对每一个细节动作都有着专业知识,因此粤语体育解说材料是研究粤语方言动词运用的首选。
1998年世界杯法国队与巴西队的决赛,有这样的解说:“兹丁哈德绕过卡洛斯,将球传给贝蒂,贝蒂再将球传给迪奥,迪奥搓了两圈后将球传给了被莱万特铲断的维拉”。“罗纳尔多随即用胸部传球,左脚狂踢,打在了布朗身上,布朗立刻将球踢出了底线。”
上述一段解说词中,斜体字为队员姓名,下划线字为传球动作,可见不同的传球动作在粤语解说词中表现得尤为生动。以足球粤语体育解说词为例,动作词按步法不同可分为30余个,如:踢、射、铲、挖、刮、袋、救(用力踢)、擦、砍、挑、切、炒、拉、弹、绊、摇、撞、打、挑、蹑、蹑脚、操纵、吊、喂、扭、砍、挑、拿、绊、踢(干净利落地踢)、扫、插(插)等。这些动词即使在日常粤语中也很少使用。笔者认为,粤语体育解说词是研究粤语动词的沃土。
4. 粤语体育评论语气词研究
语气词研究是虚词研究的主要部分,通过对语气词的研究,可以分析句法语气在言语中的作用。粤语体育评论是一种即兴评论,以粤语方言为背景,真实地再现了评论员在言语交际中的全貌。目前,学术界对汉语方言语气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涌现出了大量研究成果,粤语语气词也不例外。方小燕(2003)以粤语句末语气词为研究对象,详尽地论证了粤语句末语气词在句子表达中的运用;粤语体育评论比其他一般日常表达方式更富有激情。在这种激动人心的形势下,句末语气词的呈现形式,在反映言语行为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和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王茂林、刘新忠(2015)基于广州方言口语资料,对粤语疑问句的音调进行了研究,发现同一类型的名末疑问句的语调走向并不相同,并认为语调变化受到语气词和询问程度的影响。如前所述,即兴解说为了营造情景氛围,其语调和音调走向会与日常口语对话有所不同,这也是值得研究的切入点。
3.粤语体育解说语言应用研究
1. 粤语体育评论的修辞技巧研究
研究粤语体育解说中的修辞手法,可以视为研究粤语语言。粤语“解说员”非常善于活跃气氛,其实他们在解说中加入了很多调侃、笑料、幽默和想象,或用讽刺、反讽、调侃等手法,营造轻松的氛围和幽默的气氛。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创造幽默语言的重要方式。 例如,解说词“医院波”来自粤语歇后语:医院波——到喉不见肺(指医生给重病患者肺部插管,但插得不恰当,喉不进喉,肺不进肺,让人难受。)又如粤语体育解说词“不追,会被骂不勤奋,追的话肯定会累死,甚至会和对方相撞受伤。”这句话用来形容传球给队友时力度不当,既不上不下,队友也不追,不追也是不对的。这句话中,比喻的运用,将这个坏传球贬低到了骨子里。其他类似的解说词还有“玻璃脚”、“打荷包”、“发电机”等。
此外,还有“卖老酱油”,用双关语比喻抽筋;“公公脚”,用夸张的手法,像“公公”(太监)一样踢人,比喻踢得狠;“湿毛巾”,用戏仿的语气,比喻拼命带球过人,左右扭动,形似湿透后拧干的毛巾。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研究幽默语言的修辞技巧,对评论员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体育解说从粤语向普通话的渗透过程研究
粤语体育解说也可以从粤语与普通话体育解说的对比入手,将方言研究与解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总结粤语与普通话解说中的相同词语,总结粤语与普通话解说中的不同词语,进而在粤语与普通话解说中的相同词语中寻找来自粤语的词语。例如“国足”一词源于粤语,“世界波”、“55波”、“乌皮波”、“残阵”、“鱼肚皮”、“香蕉形”等都是粤语解说员带给央视解说员的习惯用词。为什么粤语本身就有“球”字,又借用了外来词“波”?“波”这个外来词又是如何进入普通话解说的?即可以分析如何从方言中提取表达元素进入普通话解说,进而探究粤语词语进入普通话的途径和机制。 对于粤语和普通话词汇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词汇差异的原因,同时还可以研究粤语评话的特色词汇以及特色词汇背后独特的文化。
3.粤语体育解说与文化心理研究
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是民众日常生活的第一语言,具有天然的亲近感。以方言为载体的地域性媒体节目,传播效果往往更为显著。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本土人的心理体验和文化认同,粤语体育解说也不例外。
从解说词来看,粤语解说词有很多含义是普通话无法表达或替代的,比如“风流波”,形容因为目标已经达到而任意踢球,没有太大的取胜欲望;“黄大仙”,形容有求必应;“烂尾楼”,“楼”与“逆”同音,形容如果盲目地运球,最终会失去控制球的机会。因此,粤语解说词能更真实、更形象地表达当地人的感官需求。
同时,粤语体育解说在岭南地区盛行,正好满足了以粤语为主要语言的岭南地区中老年人、低学历人群等普通话不流利人群的需求。此外乐视体育足球直播,粤语体育解说还展现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拉开了艺术与大众的距离。可见粤语在文化身份和心理需求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到粤语解说与文化心理的关系,我们认为从语言、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粤语方言节目兴起的原因进行社会语言学的解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4.粤语体育解说的文化内涵研究
粤语体育评论的生存与其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精神内核。粤语体育评论传承和发展了岭南文化,或者说岭南文化造就了粤语体育评论。结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语言的角度探究其内在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语言与文化,深化对二者的理解。
1. 与外国文化的接触与融合
外来文化主要体现在大量借词的使用上。借词是指从外来语言中借来的词语,反映了不同民族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的相互影响。粤语体育解说反映了岭南的历史文化和行政变迁。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了香港岛,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在炮火声中涌入香港。同时,广东被迫设立为通商口岸。因此,英国文化影响了香港,英国文化和香港文化又不断影响着广东文化。
粤语体育解说词中的“球”、“越位”、“窝里”(球落地前直接射门)、“取消”等词,都是音译借词,即按照外来词的读音译成粤语。这类借词更多时候体现的是英语文化的直接移植;而“博山”(球衣、球衣)、“博鞋”(球鞋、球鞋)、“博竞”(球赛体验、比赛体验)等词,则是音义兼备的借词,也就是一半音译,一半翻译。这一类型应该是英原文化与宏原文化互动的结果。 此外,评语中很大一部分,如“跌”(本义指电压下降,借用来比喻体力下降)、“后杯波”(后插花球)、“私家Q”(用劣势的脚踢好球)等,都是字母借词,即直接由外来字母(缩写)构成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这类借词往往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生活节奏需要的结果,更多地体现了对洪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乐视体育足球直播,也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兼容与开放。目前,这一层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2.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地区有句俗语叫“食在广州”,饮食文化对岭南人的生活影响深远。粤语体育解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了岭南饮食文化。虽然体育赛事与饮食没有直接关系,但解说中却包含了很多生动的美食用语。
岭南地区过年有吃生菜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买生菜,寓意来年升官发财。2013年亚冠决赛广州恒大淘宝与首尔FC的第二回合比赛中,粤语解说员说广州恒大球员控球“像吃生菜一样”。这里的“吃生菜”就是(升官发财)很简单(吃生菜就好)。还有“炒芥菜”形容双方争球时脚扭,源于粤菜厨师把带叶带茎的炒芥菜摆盘的习惯;“黄油手”形容守门员手滑得像黄油一样,接不住球;“挂腊鸭”形容头球时机把握不好,像挂腊鸭脖子伸得很长,其实是干死了; “鱼粥”形容味道完美;而“球已放进冰箱,咖喱和黄油已凝固”则形容比赛大局已分胜负,没什么看点。
此外,还有以“吃”命名的词语,如“吃博兵”(被对方踢出的球击中)、“吃胡踢”(决定胜负的一脚,“吃胡”是麻将用语,意为赢得比赛)、“吃甲胡”(进球不算)。此类评语还有很多,如“蛋博”、“饿博”、“海鲜博”、“老糕”、“鱼肚”、“磨姜”、“吃鸡翅”等。关于粤语与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尚未见以粤语评语为基础的研究。
3.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地区受海洋文化积聚的影响,加之岭南地区雨量充沛,湿热多变,形成了独特的亲水格局。同时,商业中以“水”为财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处在水系发达的环境中,可以像水一样生财)形成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水文化。
粤语体育解说词中与“水”有关的词语很多,粤语中称之为“水话”。例如“插水”表示进攻队员在对方禁区内假摔骗取点球,这里的“水”指机会。又如“放水”表示队员在比赛中不积极,故意让对方取胜,这里的“水”也可以认为是机会。又如“力水”表示踢球时用力的程度,这里的“水”不是指机会。还有“吻水”表示很难抢回球。此外,还有一句用“水”的两句寓言:“这名队员踢得很省力——既省水又省力”,这句寓言描述了这名队员的省时省力技术。解说词中“水”的语义范畴和用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本文从口语语料库建设与研究、语言本体研究、语言应用研究、文化内涵研究等角度,初步探究了粤语体育评论的研究价值,希望能够为粤语研究和粤语体育评论提供有益的思路。
(李飞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传媒学院教师)
【原文刊登于《澳门语言学杂志》2020年
强调:
保护母语方言
你和我一起工作
图片文字:网络(侵权删除)
泽奇直播 https://www.xijia55.cn 版权所有
泽奇直播内容仅供研究学习参考,不能作为任何依据凭证,泽奇直播链接导航跳转不存储制作任何内容。